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考证 > 正文

考试实施等级评价,考试实施等级评价标准

  1. 又到期末,大家对现在小学采用等级给孩子打分怎么看?

又到期末,大家对现在小学***用等级孩子打分怎么看?

给孩子打分定等级,是一种值得商榷的方法,虽然对激励先进,激发动力有一定作用,但对一些学生也有伤害,自尊心受损,产生心理阴影。是教育不公平,有悖教育的初衷的一种行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教育者应以学生之乐而乐,以学生之忧而忧’。打分定等级的方法,会让一部分学生乐,也会让另一部分学生忧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办法有失教育公平,不可取。但问题是怎么能保护一部分学生乐的权利和激发一部分学生忧而奋发的动力呢?这是教育者应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途径会有很多,肯定会有让乐者更乐,忧者发奋的招数。关键是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学生充满爱心,用心专研,肯下苦功,不怕麻烦,不怕冷嘲,就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窍门的。实际上,国内外已经有了不少的案例。如:背后打分,个别沟通;综合评定,均有优长;典型推介,正确引导等等。所以,对打分评等级要一分为二辩证看,衡量的标准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

我不知道别的区域***取什么样的办法来评定学生一个学期学习成绩大连地区语数外三个学科期末检测仍要考试的,其他非工具学科***用的是等级制,依据孩子平日表现来按等级评定孩子的学业成绩。

等级评定,按照有些教育大家的说法就是模糊评价即淡化分数,缩小差别,弱化心理落差……如此说来,好否?好。导向的初心无可厚非。但,值得注意的是进入到操作层面上,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关的引领。首先,要面对非工具学科教学等级评价的初心,实施策略,注意问题,等级评定标准等都要搞好讲座引领;其次,切实加强非工具学科教学过程的严格管理,尤其是日常评价的学科学习兴趣的调动、激励和保护。不能因为是等级评价而弱化学科教学过程,模糊评价演变成马虎评价;第三围绕非工具学科的学生评价,搞好学科引路活动。第四,做好非工具学科日常评价的检查监督,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

考试实施等级评价,考试实施等级评价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只有如此,等级评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助推。

建议:如果把非工具学科的评价实施等级评价和基本知识能力的考试结合起来,唯恐更加完美矣!

用等级评定学生的成绩,是评价方式改革举措,值得尝试和认可。应试教育重视分数,但是分数不等于能力。今天的教育改革,希望社会从重视分数,转到重视能力提高,逐渐淡化一味地对分数执着追求。

考试实施等级评价,考试实施等级评价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小学***用等级对孩子的成绩进行评价,既符合教育部门的有关要求,也尊重了孩子身心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总得来说利大于弊。

其一,这一做法符合教育部门有关规定。早在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中就作出明确要求:“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正是在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其二,这一做法有利于纠正家长唯分数论的错误观念。孩子的成长除了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素质,前者可以通过纸笔考试、分数测量出来,而后者则难以通过考试和分数进行测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一旦进入学校,家长往往会只关注前者,而轻视或者忽略后者,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其实,就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言,学生一次考试考100分和考95分不会存在多大差异,不代表考100分的将来一定发展得好,考95分的就一定发展得差。因此,从鼓励学生发展的角度看,“100分”和“95分”都可以划定为“优秀”等级,这就是实行等级评价的初衷。而在家长看来,别说五分之差,就是一分之差,也是天壤之别,这是他们固有的攀比心理在作怪。“等级”虽不是具体的分数,但也是一种评价方式,目的就是要破除家长“分分计较”的攀比心理。这种评价方式虽然看上去有些模糊,但家长也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引导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孩子的***道德水平,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这些也是孩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必备的能力。其三,这一做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几乎都不约而同实施排名制度,每逢大小考试后,学校都要把所有学生的成绩、名次统计出来,贴在教学楼的楼道里,供学生观看或者直接在课堂上由老师公布成绩和名次。每逢这个时候,除了少数考得好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心情都十分紧张,而老师宣读名次的语气也明显带有感***彩。公布成绩和排名,许多人认为只有成绩差的学生有压力,其实很多成绩不错甚至非常优秀的学生也不希望老师这样做,因为他们如果从前三名的位置上掉下来,心理承受的压力也会很大。这样一来,无论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在成绩和名次面前,心情都难以平静。回到家里,几乎都要承受父母无休止的数落甚至是暴力惩罚,这种状况不知伤害了多少未成年人的心灵,并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长期的阴影。况且,从法律的角度讲,成绩和名次属于学生的隐私,而且这种隐私不是一般的隐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侵犯了这种隐私,就等于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需要注意的是,不公布成绩和排名并非是学校推卸责任,也并非教师不再对试卷进行分析和讲评。教师要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诊断和激励功能,认真收集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科学讲评,制订下一步改进教学的措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若对以上回答满意,请点个“赞”!有不同意见,请“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考试实施等级评价,考试实施等级评价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