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是我国财经类高校的佼佼者,和北京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俗称两财一贸。
上海财经大学1932年独立建校,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时为国内唯一的国立商科类本科高校。1950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和姚耐先后任院长。1985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归教育部领导。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上海市***签署共建上海财经大学协议。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翻开了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目标奋进的新篇章。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财经类大学的标志性大学,没有进入985和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高校,的确有些出人意料。上海财经大学是教育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1计划,卓越***高校,全国首批硕士,博士授权单位之一,学校始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商科,现为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三方共建高校,两财一贸高校之一,中国顶级财经类大学。
说吃亏也不吃亏,说不吃亏也吃亏,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是上海财经大学是一所财经类的大学,专业比较单一,没有其它综合性大学专业比较多、各个领域内的领军人物多,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去旁听其它课程,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二是上海财经大学主要是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及统计学等学科,其它专业如:法学、外语、新闻、社会行政学等并没有什么优势,如果以奇高分数考到这些专业就吃亏了。而且不能到优势学科学习在毕业、考研、出国没有什么优势。
三是上海财经大学是211大学在某些方面还是与985大学有差距的,在上海就业与985大学没有差距,某些专业还比同济、华师大还有优势,但在保研、出国留学、到外省就业就有差距了。
四是财经类大学由于这几年国人急功近利的原因分数偏高,预计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同时加大对金融秩序的整顿,金融行业越来越回到它的本质上来了,因此财经类大学分数会逐渐趋于正常化。
因此建议在上海能上985大学,还是选985大学。
我是燕园终身学习,我来回答。
上海财经大学只是211,加上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并不是985,这是当然的事情,因为财经领域大学的最高认证就是211,没有一所是985。
不止是财经领域,其他很多领域,比如政法类、中医类、外国语类等领域,都没有985,只有211,而且211数量很少,比财经类少得多。
比如,政法类,只有中国政法大学这一所211,中医类中只有北京中医药大学是211,外国语类中只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是211。其实这些领域,除了这些学校,还有些很好的大学,实力很强,完全够得上211,但因为名额有限而落选,比如西南政法大学,比如华东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等,其实都具备211的实力。
财经领域,虽然没有985,但211有5所,包括两财一贸及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都是不错的学校,实力相近,作为211算是很好的学校了,但确实够不上985的实力水平。这是一方面原因。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专业类领域的院校,就没有985,所有的985高校都是综合类性质的大学,而且实力强劲。有些学校,看起来只是单一的工科院校,实际上依然是综合性质的,比如清华,比如电子科技大学,比如中国海洋大学等。当然,最重要的是,它们的实力足够强,担得起985的名头。
所以,上财不是985,没什么吃亏不吃亏的,专业财经院校,从本身实力来说,再强都有限,作为顶级211,就是一项大的殊荣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拥有那个985认证。
对于学生而言,进入上财,就是进入了一所顶级211,也谈不上吃亏不吃亏的。作为财经院校中的领头羊,上财拥有良好的知名度,尤其是在最近十年“财经热”的加持之下,上财更是如虎添翼,已经成为超越大部分985高校的知名大学,受到很多考生及家长的追捧,这一点,从它一直居高不下的高考录取线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
对于就读上财,如果非要谈论“是否吃亏”这个话题,唯有和它高考分数相近的名校作比较,比如华东五校或者人大这样的大学进行比较。
前两天,有位读者在评论中说,她的儿子今年放弃了浙大计算机专业,而选择了上财金融,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后悔。这个评论,本身就表明了上财在内地大学中的地位,是几乎可以与浙大这样的一流名校相提并论的,并且,有考生愿意以高分放弃浙大热门专业而选择上财的热门专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ristianjonbillett.com/post/22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