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职务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根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划分通用的岗位等级。
在编工作人员就是具有国家(人事部门)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其基本工资和地方性补助都是财政拨款的,要进入编制都要经过公开招考的。
所谓的在编、非编的“编”,指的是“编制”。通常***机构、大的企事业单位都有固定的人员编制,既就工作需要核定的人员数。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都是聘用制的。不存在什么“固定工(其次)合同工(一般)”。非编制人员就是事业单位自行聘用的(包括临时工),就像企业聘用一样,不由财政拨款。
事业编制和行政编制区别:
1、级别不相同
在行政编制就是国家公务员,是有级别的。如你第一年是科员,可能是最低一级的,你几年以后当了科长,就是股级。再几年以后当了局长,就是局级。你如果是行政编制,那你就是“走”级别的。
而事业编制,名义上是国家干部,实际上还是工人身份,“走“的是职称,比如你几年以后是初级工,几年以后是中级工,几年以后是高级工。
2、身份不相同
进入行政编制的意味着你是国家公务员,如通过了选调生考试就是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享受着国家的各种法定待遇,如医疗、晋级等。事业编制是事业单位编制的总称,像学校就是典型的事业单位。事业编制不一定要求是公务员,而进入行政编制的要求是必须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
3、退休后待遇不相同
公务员不用交养老金,所以退休后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如果是你是事业单位的,那你每个月发的工资中,会扣除养老金。而公务员不用扣。在部队同样级别,工资待遇基本相同。转业以后,因编制不同,待遇可能就会相差很大了。
4、机构性质不相同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编制是怎么产生的呢?编制和户口一样,比如一个县,需要多少个机关单位,这是由各单位承担的职能,和县情实际联系在一起决定的。基本上大大小小的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需要发挥的公共职能,都是差不多的,虽然有侧重点,但区别不是很大。因而决定了每个县在机构设置方面都差不多。
机构定了以后,就要根据工作职能和工作量的大小,确定编制数量。职能重要、工作量大,编制就多一些;反之,职能虽然重要,但工作量不大,编制就少一些。很典型的一个单位,比如林业和草原局,在内蒙古、新疆等牧区,就是权重非常大的一个行政机构,但在绝大多数内地省份,这个单位多半是在自然***局挂牌,职能由自然***局的人员兼顾。
决定编制的多少,还要取决于效能。以最少的人、最小的开支,办最多的事,发挥最大的职能,服务更广的范围,这就是现在***所追求的效果。简政放权,就是要减少机构个数,减少编制配置,减少中间环节,把权力下放到基层,从而以最小的代价,发挥更大的作用。优化服务,提质增效,就是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最主要的目的。现在的编制,是以2012年的底数为基础,只减不增,这也体现了简政放权的决心和信心。
行政编制,是指党政机构、公务员使用的编制。而事业编制,是事业单位、事业人员使用的编制。行政机构承担的是管理与监督的职能,事业单位承担的是公益服务职能。行政注重管理,依法办事;而事业注重服务,更偏重于市场调节。行政机构、公务员编制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以精减为主,体现高效。而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则是大规模缩减,事业人员也以全员聘用合同制管理为主,能由市场和社会提供的服务,尽量推向市场。事业单位改革实行政事分开、事企分离,只承担公益服务职能。
事业单位刚入职的定级通常是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和政策来确定的,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 学历:根据应聘者的学历和专业,确定其在事业单位的任职资格和职称级别。
2. 工作经验: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也是考虑定级的重要因素。有经验的应聘者可能会获得更高的职称级别。
3. 职称认定:如果应聘者已经获得一定的职称,可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直接认定为相应职称级别。
4. 专业技能测试:针对一些技术性岗位,事业单位可能会要求应聘者进行专业技能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来确定其职称级别。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ristianjonbillett.com/post/28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