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转专业的政策
跨专业考研
有些同学的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专业,而你真正喜欢的专业在学校里属于二流专业。这种情况就得权衡利弊了。如果是这种情况,我建议不要转专业,但是应该自学喜欢的专业,并且积极备战考研。考研的时候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有时,棋失一脚,后果严重。
专业的选择,对高考学子来说,相当重要,关乎的有时甚至是人生的走向。
填好志愿,上了大学,想改变是相当困难,相当曲折的,可能性极低。
有的大学一入学,就读的专业是大类,到了一定时期,再按相关规则选择大类中的具体专业。
很多学生如果不满意自己所学的专业,在读时就可以自学另一专业,毕业后,改考自己喜欢的,又有把握考上的某专业的研究生。
还有就是毕业后转行,从事自已喜欢的专业,但这是受条件制约的,并不是想改就一定能改的,甚至有改了更不满意的。
最好的是在高中阶段,就初步从个人兴趣,社会需求,发展前景等方面考虑自已的职业选择。
多多了解大学不同的专业设置,明白其专业性质,就业方向,市场需求等基本情况,结合周边熟悉人群的实际职业生态,在父母,老师,亲朋的帮助下,做出自己的决断。
选错专业有哪些后果?
1.对课程没有兴趣,只是应付式的学习,失去学习和深入钻研的能力。
2.心理压力。是认为自己没有在专业上做好的心理负担。吃着碗里的,想着其他锅里的。
3.个人时间管理上影响。总是想法留出一定时间去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
4.专业上的基础不好,以后对口工作上工作压力。如果有了工作,但由于没学好而不能胜任工作的局面。
如何补救?
1.自考自修;
2.再升学时,重新选自己想要的专业。升本或升研时重新选专业。
3.找到交集,出色完成交集部分内容。
5.树立做一行干好一行的信心。学生时代时间较充足。可以培养自己多面手的能力。
大学选错专业的人不在少数,只要你努力也完全可以弥补的。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带来的后果也不一样。
有的人可能阴差阳错,找到了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也有的咬牙坚持走完这个阶段;也有的坚持不住挂科很多甚至毕不了业。
如果你自己没有强大的内心,你真的会在大学四年迷失自己。
我当时报考志愿时啥都不懂,那时网络还没这么发达,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当初听班主任(政治老师)说“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读国贸专业肯定前景不错,你英语成绩也不错…”就这样稀里糊涂填了国贸专业。
直到读了大学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所谓的英语成绩不错也仅仅只会考试做题,除了这啥都不会,不会说,听不懂,翻译不了…特别是在外教课上跟傻子似的…
自己心里清楚不喜欢所学专业,甚至是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但我很清楚我能从河南考到这个学校很不容易,家里也付出了很多,我不能因为不喜欢就荒废四年。
虽然不喜欢,但我大学四年没有逃过课,没有挂过科(有些课是老师照顾平时成绩加分),虽然专业课成绩谈不上优秀,但至少可以顺利毕业拿到学位。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的性格特征,优缺点,喜好,毕业后想做什么…
到了大二跨校选修了双学位,选了我喜欢的专业。不仅周末上选修课,其他时间经常泡在图书馆,学习第二专业相关的课程,这也间接弥补了我的遗憾。
其实这个问题很多的大学生都会遇到。有的是报考大学是服从专业调剂,有的是压根儿没想这么多。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既然都遇上了,那么该如何应对呢?
转专业应该是应对选错专业的最有效途经。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讲,如果你想转本校其他专业,那么你必须在本学年的期末考试中达到专业排名前10%。有的学校可能还会有其他不同或更多的限制条件。
学校这样的设置历来也被吐槽最多:既然我都考到专业排名10%了,我还有必要转专业吗?不过,每年也有许多学霸通过这样的方式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院系。
这一方法相对来说较为理智。既然无法选择或选择成本太高,倒不如利用课余时间考其它的证书使自己“增值”。在大学里可以考的证书很多,静下心来刷一两个月的题,有经济条件的报个培训班,都能够顺利拿到证书。
这类证书大致有:计算机证书、财务类证书、专业资格证书等。其中,由于今年的司法考试改革,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只有本专业才能报考。不过,还有很多如教师资格证(相对容易)、证券从业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证可以选择考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ristianjonbillett.com/post/32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