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专业 > 正文

中央民族大学考研专业目录,中央民族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1. 网络工程(移动通信方向)的考研,好考研吗?
  2. 哲学和社会工作属于那类专业?
  3. 其他高校的哪些学科会比清华、北大的还牛?

网络工程(移动通信方向)的考研,好考研吗?

谢谢邀请,你问的是这个专业好不好考研,是这样的,考研不管是什么专业来说,只要你坚持下去,坚持一年以上,或者不到一年,看你具体情况,一般都不会太差,这是事实,如果你坚持一年的努力,披星戴月,每天学习10个小时以上,那还怕过不了国家线吗,最起码,有研读。
首先,展开点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一难不难看你选择哪个学校来说
我们可以看到,四川大学网络专业排名全国第一,当然很难进了,这是专业的NO.1啊,不好考是真的,除非你专业课优秀,其次是中大,中大是挺重视这块的,我是广东人,经常在中大那边玩,还是了解一些的,这个也难,怎么说呢,985的都比较考上211的还不算难吧。也看你自己的实力咯

二看你的专业课等的优秀程度据我所知,网络开发专业是要考数学一的,你的数学好不好,考研分为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其中数一数二最难,今年尤其难上加难,很多考生出来都哭了,30分40分的很多,看你的数学能力如何了,如果数学对你来说很难,那么这个专业考研对你来说就很难!!其次是你的专业课实力,也是拉分的重点。

中央民族大学考研专业目录,中央民族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这个专业好考研吗据我所知,这个专业出来后当然是很吃香的,计算机专业普遍工资都很高,在大城市2.3万一个月常有的事,你想深造的话可以去考,看你的志向了。

感觉现在考研选择这个专业未来就来是很不错的,因为现在都是网络时代,需求量也会大大增加的,你完全可以选择这个专业。

你是想说,好考上吗?我觉得没有哪个专业是好考的,不努力你啥都不会考上的!

中央民族大学考研专业目录,中央民族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自己的努力是离不开的!

从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可以知道网络工程专业代码80903,属于计算机类809,同时你的方向是移动通信方向。所以可以选择的考研一级学科0812 计算机科学技术0810 信息通信工程。其他信息领域的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35 软件工程也是可以考虑的,不算跨专业。这里主要参照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基本上所有高校都会开设计算机专业,所以考研目标学校的选择就有很多,甚至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这样的专业化985高校都有计算机硕士的授权。所以,你说网络工程是否好考研吗?
  • 但是,好考研,就不代表能考的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专业课一般是“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自主命题高校除外),需要复习的课程有: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专业课复习量就不小,同时统考408难度也相对较高,想考130+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专业好的高校,基本也都是传统名校。看看学科排名,A类的哪有差的学校?
  • 但还是给你推荐几所学校哈,985高校里的兰州大学(位置因素),东北大学湖南大学(果然是双一流B类...),中国农业大学(虽然是农业,但国家支持)。211高校中的哈工程、 北科大、北工大、上海大学苏州大学西南交通(211尽量考虑地域因素选择)。
  • 最后建议,如果可以接受以后当码农编程软件工程是首选,虽然学费高,但是分数低,少人报,更容易去好学校。考研,不就是为了去985、211嘛?

研究生只要努力都好考,拿出高中一半的拼劲,坚持不懈,每天按着自己的计划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好把专业课英语政治看一看,一定可以的。

中央民族大学考研专业目录,中央民族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考研之所以难考是因为在大学都养成了懒散的毛病,你只要坚持住,一定可以考上的!

哲学社会工作属于那类专业?

全部专业可以分为12个门类,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_a***_]、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1.哲学

哲学——哲学类——哲学

2.社会工作

法学——社会学类——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属哲学范筹,社会工作说起简单,它是一个处理社会活动中最复杂的工作,不低于搞科学研究,如学懂了哲学,就会从错宗复杂的事和物,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让复杂简单,就会得心应手,中医学的最高点也在于此。

从我们国家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分类来说吧。

哲学是一个学科门类,哲学门类下面包括哲学、逻辑学、宗教学等专业;

社会工作是一个具体的专业,属于法学门类中的社会学专业大类

从具体专业来说:

哲学是理论学科和人文学科领域内的最深邃学科,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问,它的本质是认识和思考我们所处的世界。学习哲学必先了解历史、地理、文学、管理、自然科学等知识,只有以以上学科作为基础,才能在学哲学的过程中有深刻的体会。

哲学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解决与社会环境发生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弱势人群;预防和解决部分因不良互动方式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互动,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哲学和社会工作不属于同类专业。

哲学既是大类哲学专业的名称,又是小类专业的名称。一般说来,大学的专业共有12类,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每个大类专业里面又有一个或多个二级专业,每个二级专业里面还有一个或多个三级专业。

哲学里面只有一个二级专业叫哲学类,哲学类里面有4个***专业,即哲学、逻辑学、***学、宗教学。所以非专业人士还真说不清哲学到底属于哪类专业。

而社会工作属于法学里面社会学类里的***专业。法学大类专业里面包括6个二级专业,分别是:法学类、政治学类、社会学类、民族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公安学类。其中社会学类里面包括社会学、社会工作、人类学、女性学、家政学、老年学6个***专业。

这才是对哲学和社会工作属于哪类专业的最正确解释。

其他高校的哪些学科会比清华北大的还牛?

华北大只是从综合实力比其他大学强,但是如果涉及到具体的学科,比清华北大强的高校还是不少的,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共有95个一级学科排名,其中北大清华排第一的学科共有33个,也就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科是北大清华排第一,其他62个学科,北大清华都不是第一。

具体的学科分类如下:人文社会科学一级学科25个,北大清华有8个学科排第一;理学共21个学科,北大清华共有7个学科排第一;工学共有50个学科,其中北大清华共有13个学科排第一;农学共有9个学科,北大清华有0个排名第一;医学共有9个学科排名,北大清华共有2个学科排名第一;管理学共有5个学科排名,北大清华共有1个学科第一;艺术学共有5个学科;北大清华有2个学科排名第一。

下面以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我具体举几个例子。

第一,教育学

教育学学科北大和清华都有,但是他们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结果都不咋地。教育学学科目前排名顺序以此为A+: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A: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A-: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B+ 清华大学

第二,新闻传播学

A+: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A: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A-: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B+北京大学

第三:中国史

A+:北京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A:北京大学南京大学、A-: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B+:清华大学

第四、科学技术史

A+: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B+:内蒙古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B: 北京大学西北大学;B-:山西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国内最顶尖的高所大学了,不知道有多少考生以考上这两所大学为终极梦想,它们的学科实力自然也是毋容置疑的。不过,所谓术业有专攻,中国有两千多所本科院校,有12个学科,61个大学专业类,506个大学专业,可能每个学科每个专业都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最牛的。应该说某些学科比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牛的高校还是非常多的。就算某个学科同时超越清华和北大的高校也是非常多的。

目前来说,我们国内最权威的学科实力评比应该是学科评估吧。我们先来看一下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此次评估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全国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有94%申请参评,这个数据覆盖面还是比较全面的。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为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我们来看一下有哪些高校的A+学科,同时超过清华和北大。

理论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

法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民族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

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

新闻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史: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