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信息 > 正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小营校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小营校区地址

  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清河小营校区的具体地址和邮编?
  2. 北信科清河校区占地面积?
  3.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小营校区啥时候建的?
  4.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和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哪个好?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清河小营校区的具体地址和邮编?

具体地址在:海淀区小营东路12号邮编:10019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清河小营校区附近的公交站:清河小营桥西、永泰小区、安宁庄东路南口、清河小营东路、永泰园小区、清河小营桥南、后屯南路、前屯路、永泰路、清河(北)、地铁永泰庄站、四拨子。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清河小营校区附近的公交车:328路、518路、333路、392路、614路、618路、699路、运通118路、476路、632路、909路、305路、81路、专89路、490路、393路、专60路、432路、398路、609路、693路、307路、355路、606路、315路、379路、478路、607路、881路、889路、运通103路、运通109路、670路、345路、407路、625路、753路、670路上东廓等。打车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清河小营校区多少钱:北京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13元、起步距离3公里、每公里2.3元、燃油附加费1元(不超过3公里不收),请参考。

北信科清河校区占地面积?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清河小营校区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2号,是一所市属高校学校占地面积147932平方米,教职工1374人,教师796人,39个本科专业学生16544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机械部所属的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的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办学历史可追溯到的20世纪30年代,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信息学科较为齐全的高校,在长达8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行业特色,军工特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小营校区啥时候建的?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小营校区建成于2002年。该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小营地区,总占地面积6.9公顷。校区建筑布局舒适、环境优美,设有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学生宿舍楼等各类功能建筑。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小营校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小营校区地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小营校区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主校区之一,也是该大学的后勤管理、行政办公和部分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校区内设有教学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同时,校区还配备了各类体育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等,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休闲***。

小营校区的建成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提供了更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专业发展和学术研究。该校区秉承“规模适度、特色鲜明、***共享”的原则,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类人才,在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和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哪个好?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管、理、经、文、法6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111***”、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是“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首批成员。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小营校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小营校区地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机械部所属的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的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于2008年合并组建,办学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小营、健翔桥、清河、金台路、酒仙桥5个校区,坐落于海淀区和朝阳区,占地500亩;占地1183亩的昌平新校区2018年全面开工,2020年基本建成;有全日制本科生10916人、研究生1430人、留学生159人;有专任教师913人,双聘院士11人;设有研究生院以及18个学院(部、中心);开设39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3个,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种类、8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拥有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1个。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既是985院校也是211院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小营校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小营校区地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电子科技大学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市,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位列国家“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2011***”。

截至2016年9月,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关系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