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专业 > 正文

大学专业调侃,大学专业调侃图

  1. 如果让你来,你会如何调侃武汉大学?
  2. 法学女生最吃香的专业?
  3. 有哪些大学会有一些比较奇怪的“绰号”?
  4. 如此严格的校规,还能称之为大学嘛?

如果让你来,你会如何调侃武汉大学

调侃武大这个我擅长哈哈,先来上10条!最著名的就是火山哥——黄灿灿大学

我是大学活地图,高考规划师缪登峰,如果你认可本文内容,请动动手指点赞!

关注头条号“缪老师妙笔生花”,每日更新,获取最新高考报考、大学和专业的相关内容!

大学专业调侃,大学专业调侃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火山哥、黄灿灿大学

黄灿灿,传说中的“武大校花”,以颜值变化大而著称。灿字拆开就是火山嘛,所以她又叫火山哥。

2、看樱花不如看老图啦

大学专业调侃,大学专业调侃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干嘛一提起武大就是樱花?武大的老图真的比樱花更有韵味,更有历史感和神圣感的。

3、武大、西门、武大郎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同时也是武汉综合实力最强大学,所以武大这么解释也通的。武汉大学的西门就是正门。武大又会让人联想起水浒传里的炊饼男,而西门。。。哈哈哈。而武大的男生会被戏称为武大郎,这个应该不意外。

大学专业调侃,大学专业调侃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法学女生最吃香的专业?

1、法学

法学专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推动法治进程和建设法治中国需要的高素质法治人才,而且法学专业的就业面是非常广的,法学专业的就业待遇也是非常好的,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考取法律职业资格之后,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仲裁等法律职业。可以考取公务员,在***部门工作,也可以在上市公司的法务部工作。

2、经济学

经济学专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能在***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规划、咨询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毕业学生能在***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成为从事经济分析与决策等工作。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理论训练还使经济系同学在进一步深造中具有独特优势,在保研、考研和出国留学过程中广受欢迎。

3、财务管理

哪些大学会有一些比较奇怪的“绰号”?

感谢邀请。我们经常喜欢给人起"绰号",其实时间久了,民间会流传下来一些著名高校的"江湖绰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就未能幸免,主要都是学生给自己母校的戏称,有时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些绰号代表哪些大学,今天就介绍几个我知道的。

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

乍一看大家会以为这是一所高职,但其实它是清华大学的绰号,之所以称之为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因为该学校地理位置处在五道口。

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

不用说,光看绰号的名字就知道这肯定又是北京一所的大学,再仔细一想,那么北京大学就没跑了,北大距离清华不远,就在圆明园,所以就叫做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这应该是大家最想去的"技术学院"了。

海淀种猪选育场

北京的"奇葩"学校可真多,这么雷人的绰号,也就只有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能够想起来了。农业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与农业相关,就自然而然联想到养猪上面。不过说回来,中国农大为国家农业发展可是做了不少贡献。

上海市第一建筑工队

位于上海,建筑行业最强,那就很自然想到建筑专业的龙头大哥——同济大学,这可是建筑领域的实力担当,每年不知道有多少人挤破头皮想进去,但真要进去了,可不就是建筑工队这么简单了,毕业后个个都是建筑大拿。

所以你母校的绰号到底是什么?有没有更有趣的呢?

不请自来,先上图

好吧,是P的,看下真正的正门吧

文华学院前身是“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没错,校门上跑火车的,还有这所学校停水停电一起来,所以也就被调侃是华中沙漠大学停水停电学院。

如此严格的校规,还能称之为大学嘛?

非常不好,但是,比较适合中国学生。

首先说为什么不好,因为大学几乎是大部分年轻人打入社会的准备阶段,所以,大学中写到的不仅仅是更高阶段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踏入社会时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而这种几乎军事化管理,无非是又多念了几年高中,会更加削弱毕业生踏入社会初期的生存能力。

再说为什么适合中国学生,首先,不管哪个阶段学生,第一件事还是学习。而大多数的中国学生已经习惯“被管教”地学习,自学能力非常弱。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有老师几乎跟保姆一样看着学习。但是到了大学,一旦松懈下来。后果非常可怕,有种调侃就说现在选大学只是玩游戏的地方不一样而已。

所以导致大学里专业知识没学到,该掌握的社会经验也没有多少。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正好相反,西方国家通常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比较宽松,反而大学开始很紧张。而中国恨不得从幼儿园开始就重点培养,扼杀孩子的成长空间,亲手剪掉他们的翅膀。反而到了学习能力更强的大学时期变得不管不问。

所以我认为,还是要从教育根本去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从心里明白为什么学习。让他们真正了解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没有校规也叫学校吗?学校如果只有围墙没有校规岂不成了牲口养殖场了吗?乱洪洪的菜市场还有个规矩,各人还会自动尊守。当然,如果校规严到放个屁都要写申请书的话,就只能称之为***特别优待所了。

大学作为学生向社今的过渡有几层涵意的延续和补充,在所学知识上进一步深层次和专业化,同时应在进入社会和触入社会中要发挥桥梁和软着陆的责任,校规应该是适应社会责任,社会规则为先块条件,而不是仅适学校之规则,对学生创造性进起性不应有太严之规,而要对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自律性,守法性,应有较严之规则

 清华大学校规

我注意到,类似对一个大学校规或者活动的讨论,往往最激烈、直接的参与者都是学校之外的社会人士,而该校教师和学生的看法,却总是被淹没在鼎沸人声中。

  不会游泳,即便考上了清华,也可能拿不到毕业证。清华大学2017年全校教职工大会举行,会上传出消息,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毕业绑定。新生入学后将进行游泳测试,不会游泳的学生必修游泳课,通过者才能获得毕业证。(《北京日报》3月27日)

  这两天,针对清华这则“新校规”的讨论,舆论场可谓极为热闹,其中“不会游泳不能毕业”这一条,更是让所有人都找到了情绪宣泄点,纷纷表明立场和态度。可纵观很多观点可以发现,大多数人都仅仅站在“好与不好”或者“合适与否”的立场上,虽然一则公共***的讨论,观点理应是多元丰富的,可将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放在一个具体***上,则显得过于牵强。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人们的看法。首先,“会游泳才能毕业”来自清华大学90多年前的老校规,虽然此后由于学生规模扩大、场馆有限等因素而中止,但说明这样的规定不算新。厦门大学上海大学的学生评论道:我们学校早就这么规定了,每年还必须修满多少学分才算合格;而媒体的关注点则多以“此处应该有掌声”“奇葩校规应该取缔”之类的评论为代表。

  如果说讨论针对的是校规本身的合理性,那还值得理解,但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人根本就是站在***的“吃瓜群众”,任由自己的主观情绪主导,发表一些根本不符合情理的言论。比如,有人说“会不会游泳根本不算什么技能,自己不会游泳还不是照样活得好好的”,还有人认为“清华大学就是在没事找事,给学生徒增压力”。

  我觉得,奇葩的倒不是清华校规,而是误解校规的人。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具体到社会上的各种事情来说,就是对于自己生活情境之外的人,应该审慎判断,对于一些陌生的事情,更应该理性研判。我一直都觉得公共***的任何讨论都有其公共价值。只是,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多方意见的契合点,而不是发表情绪化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