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看,人际关系会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主导因素,缺乏选原则和底限将会使评分彻底失去公平性。答卷占40%,社会实践人员30%,论文答辩占30%,这样更能筛选出各方面发展、合格的人才。如果纯评分制,也许就要增加一个新的部门——“教育廉政公署”
我觉得可以接受。形式而已,没什么可纠结的。
我家的二年级小学生晒出的期末成绩就是评级制。不过不是一门课一个级,而是一门课按照不同专题细化分级。就好像雅思考试,一个总分,还有听说读写的分成绩。
满眼绝大多数是A,和一年级比有了不小进步,但是小学生的姐姐高三还是全A,所以对此成绩我们就很淡然。😊
古代是分甲乙丙丁,后来是5分制、百分制,再后来发展到中考、高考、研考根据不同科目的权重满分值有15分、50分、70分、100分、120分、150分、300分。不管分值多少,在差额选拔时起决定作用的永远是位次。
自己娃是什么层次,家长还能没一点数?!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大多情况下,小学考试大家都考的不错,而且几乎没有差别,成绩区分也是蛮小的。所有的学生成绩都差不多。
首先,个人赞同***用评级制度。在国家这个提倡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大环境下。如果考试***用评级制,也可以避免部分家长对于分数锱铢必较的毛病。如果说60和90确实有很大差距,但是89和90确实没有多大区别,有些家长异常看重分数,一张试卷反复推敲看能不能加点分。还有取消分数制,可以避免过细的排名,避免打击小孩子的信心,以防部分孩子产生自卑感。例如全班同学都考了90分以上,有一个同学由于其他原因考了88分,分数蛮好,但排名最后。其实他很优秀了,但对比起来也会让他觉得难过,或不好的情绪。
其次,取消分数制,***用评价制有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业压力,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多参加课外活动,家长多陪陪孩子做亲子活动,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快乐成长。
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讨论
首先表明态度,我是支持使用等级制的。
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乃至初中生而已,由于所学知识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因此具体的分数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比如说,92分的学生就一定比91分的优秀吗?31分学生就一定比30分的优秀吗?答案是可想而知的。
对于老师而已,***用等级制评分,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即使是9级制,也要有5分的区间去区分两个孩子的差别,也就是说,92的不一定会比91的优秀,但有较高概率能说明他会比88分好些,这样的结果,也更易于老师去因材施教。
参考国外做法,应该***取等级制,但每科要区分能力考察点,比如数学课的计算、逻辑、记忆、空间等。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也是班主任,从自己的内心来说我是赞同目前小学阶段用等第制给学生打分的。
1、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刚起步,是形成学习习惯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模糊了分数可以让老师和家长更专注于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2.小学生的求学之路还很长,小学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有很多孩子小学时期成绩平平在进入初高中后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也是常有的事。若小学阶段用分数过早的给他们贴上标签会给孩子甚至家长带来压力,丧失学习的信心,可谓得不偿失!
3.我们学校给孩子们等第打分时并不是就整张练习给一个等第,而是分项打分的。例如语文分为基础 阅读 习作 写字四项,帮助家长孩子了解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不足和优势,以便之后可以针对弱项开展强化性的练习。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想法,如有不足还请大家帮忙指正!
不提倡以分数评价学生,主要是因为分数有很多的偶然性。比如说,有的时候在考试当中,学生可能考到某一个题目,是他平时自己特别擅长的,或者是自己做过的题目,这个时候可能就得高分。
也有的时候,可能在考场里面,他对某一个考题里面的内容自己不擅长,或者是自己平时没有接触到的,都容易造成他对这个问题难以解答,因此得分可能就低,这样去评价一个学生有失公允,所以最好按等级考评一个人,经过多次考试,这样才公正公平的评价一个学生。
换汤未换药!等级=评分
1.等级的初衷是模糊分数,殊不知等级也是分数换算过来的;
2.等级没有分数直观,不便于家长了解学生学科具体情况;
3.有选拔就有竟争,有分数很正常,不要用等级的“形式”之名,行“***”之实哟。
我觉得挺好的,可以说是教育的一大进步,原因如下
1 大多数小学课程设置少,比如语文,数学,自然,品德,还有体育,手工等,除了数学,其他课程本身都不好用分数量化,改用等级分是好事。
2 小学孩子还是好动,贪玩,小学主要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探索的精神,独立之人格,取消分数是合适的
3 当然还有顾及小孩子的自尊心方面的问题,也有教育的规律,毕竟有些小孩子开窍晚,不要打击日自信心
4 除此之外以前过分强调分数排名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小孩子及其父母的攀比心,分数引起的恐惧感等
***用等级制不是老师的想法,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初衷是好的。对于一些想知道分数的家长,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参照那个著名“枪口抬高1厘米”的做法,老师对于这个要求的变通有很多,就看老师愿不愿意做,家长愿不愿意知道了。
一是教师扣分在旁边,学生或家长自己会算。没有违反等级制,因为等级制也是分数转化而来的。
二是家长自己问一问,老师手里一般都有分数的。
三是提前按学号编个名单,让家长记住自己的学号,以后只发分数不发名字,每个家长想看就看。
四是各种查分系统都可使用,输入学号就可以看见分数。
政策是死的,方法是活的。就看你想不想知道了!
国家教育部门初衷是要多元化评价学生。
但现实总是有些自欺欺人。
因为孩子只要生活在中国,就不可能脱离了分数。分数评价虽然不够全面,但它确实很客观的反应了孩子的努力和学习情况!
有些家长觉得打分数伤害学生的自尊。难道70,80,90后的孩子都没有自尊的吗?
孩子一批不如一批,越来越多的孩子承受不住压力,跳楼,***。为什么?
就是被惯的!
给孩子打分定等级,是一种值得商榷的方法,虽然对激励先进,激发动力有一定作用,但对一些学生也有伤害,自尊心受损,产生心理阴影。是教育不公平,有悖教育的初衷的一种行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教育者应以学生之乐而乐,以学生之忧而忧’。打分定等级的方法,会让一部分学生乐,也会让另一部分学生忧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办法有失教育公平,不可取。但问题是怎么能保护一部分学生乐的权利和激发一部分学生忧而奋发的动力呢?这是教育者应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途径会有很多,肯定会有让乐者更乐,忧者发奋的招数。关键是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学生充满爱心,用心专研,肯下苦功,不怕麻烦,不怕冷嘲,就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窍门的。实际上,国内外已经有了不少的案例。如:背后打分,个别沟通;综合评定,均有优长;典型推介,正确引导等等。所以,对打分评等级要一分为二辩证看,衡量的标准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
您好!根据您的问题,1、当看见歌曲上写着“该曲目暂不支持打分”,是全民K歌还没有推出这首歌的评分系统,所以就不打分。
2、不打分的情况,如果你是唱歌的时候打分的歌不得分的原因,就是反复重复的唱,重复的录遍数多了,来回上下的拉,所以才不打分的,要这种情况就应该退出全民K歌,过一会儿再进来,再重新录这首歌就可以了,直接分数线就上分了 。
3、检查一下网络,网络不好的话,打分也出不来的。
浓缩才是精华,他们并不会查看你的满意度,只要你喜欢或不喜欢的评价,话多了反而会越讲越不清楚,所以我们只能在steam平台好评或差评[机智][机智][机智][机智][机智][机智][机智][机智][机智][灵光一闪]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Steam把好评差评的概念改成了推荐和不推荐,淡化了“差”这个听起来比较严重的概念。
“好”和“差”是两个相对客观的概念,而推荐和不推荐就变得非常主观了。
一部游戏值不值得大家玩,和这部游戏是不是一个好游戏没有必然关系。
以《荒野大镖客2》为例,这部2000的员工烧了50亿花费8年做出来的游戏,从剧情、画面、游戏细节上说都是神作级别。但是这部作品刚刚移植到PC时,有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非常影响游戏体验的问题就是闪退十分严重,经常20分钟就无征兆退回桌面,有些任务流程长达半小时,比如古巴小岛那个,连续两次我都是玩到20多分钟的时候闪退了,做到一半的任务又要重新开始。
当时的这个遭遇,让我给《荒野大镖客2》打了“不推荐”的评价。这个不推荐的评价和这部游戏的顶级画面和剧情是不冲突的。
影响一款游戏评价的维度实在太多,对游戏的打分(哪怕只是5分制)需要考虑太多方面。打分这种专业的事就该让IGN这样的专业机构来做。
对玩家来说,最准确的反应就是玩家是否觉得这款游戏值得更多人玩。
这种看似简单的二元打分制比那些花里胡哨多维度的打分更加直观反应真实游戏感受。
对于大多数的评论者来说,五星制的评价有效选项只有一星和五星两个。
五分制 十分制 或者只有好评和差评都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让没有玩过游戏的买家有一个挑选的基准。
但俗话说得好,一万个人的眼里有一万个不同的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游戏的口味或多或少的都有些不同,所以出评分制的话我想能给游戏打满分的人很少,而且评分越细化,买家就会因为缺的这些分而犹豫不决,想要多卖点游戏的话,果然还是好差评比较方便吧。
毕竟只是有一些不足之处的话,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给好评的,然后在买家眼里,好评基本上等于满分,剁手的时候就不会过多的犹豫了。
其实STEAM里面那个界面里面向上和向下的大拇指,不是代表着好评和差评,而是推荐或者不推荐。
咱们来举个例子,很经典的例子,
你喜欢吃榴莲,因为觉得榴莲的气味很香甜,但是还有人觉得榴莲的那个味道难以忍受,所以肯定你会给榴莲一个“推荐”,因为你就是喜欢吃榴莲的那种人,吃到榴莲就会很开心,沉醉在那种味道里面,所以你会给榴莲一个“推荐”。
而那些不习惯榴莲气味的人,别说吃榴莲了,闻到都会很难受,所以他们肯定就会给榴莲一个“不推荐”。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无论“喜欢吃榴莲”还是“不喜欢吃榴莲”这两种情况都是没错的,并且跟榴莲是什么什么关系的。因为大家都是与生俱来完全不同的个体,所以也不存在什么对错,不能说你觉得榴莲不好吃你就是异类,也不能说你觉得榴莲好吃世界就要围着你吃榴莲。
另外还有一个大家不得不承认的问题,那就是大部分地球人都是***决定脑袋的,你的立场会很大影响你对于一样东西的判断,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一样东西如果你特别喜欢你就可以给它很高的包容度,一样东西如果你打心底里不待见那么这个东西怎么做都是错的。
另外为什么不给游戏五星什么星星的评价,其实我觉得STEAM作为平台,没有义务去说给游戏弄一个什么评论区,之所以弄个评论区还是希望买的人多游戏卖得快,卖得快STEAM也赚,之所以弄个“推荐不推荐”,纯粹还是为了促进玩家的购买,让好的游戏卖的更快而已。也别太有代入感,一个游戏推荐或者不推荐纯看咱们个人,游戏大家觉得再垃圾,自己玩着开心,他就是值得推荐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ristianjonbillett.com/post/4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