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信息 > 正文

轻工大学,轻工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1. 中国轻工业大学是几本?
  2. 武汉轻工大学是几本?
  3. 浙江工业大学和湘潭大学相比哪个更好?

中国工业大学是几本?

中国各地的轻工业大学一般都是二本院校

没有“中国轻工业大学”这所院校,下面简介武汉轻工大学:该校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学校。学校源于1951年创办的武汉市会计中等技术学校,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际贸易部,2000年原武汉交通卫生学校和原湖北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先后整体并入,2013年更名为武汉轻工大学。

学校设有14个教学院(部),举办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开办64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

轻工大学,轻工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该校主要院系:食品科学工程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等。

回答轻工大学有很多所,有一本,也有二本,比如武汉轻工大学是二本。

武汉轻工大学(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 ,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轻工大学,轻工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武汉轻工大学是几本?

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升为一本高校,但仍有少数二本专业,在此之前一直是二本高校(以前的说法是二本一,很久不这样分了),不管是一本、二本高校其实在你毕业工作时影响不大,用人单位如果看本科出身的话,主要看你是985高校(武汉只有武大和华科)或者211高校(武汉理工、华师、中南财大、中国地大等)

    武汉轻工大学在2015年已经升为一本高校。武汉轻工大学源于1951年创办的武汉市会计中等技术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80年,经***院批准组建武汉粮食工业学院;1993年,改名为武汉食品工业学院;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1999年,改名为武汉工业学院;2000年和2003年,原武汉交通卫生学校和原湖北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先后整体并入;2013年,更名为武汉轻工大学。

     在学科建设方面,武汉轻工大学截至2018年5月,学校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0个;有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7个、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轻工大学,轻工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本,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2个校区,办学用地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66万余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8亿元;有教职工近1500人,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3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90%;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9000余人;设17个教学院(部),开办70个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4个。

浙江工业大学湘潭大学相比哪个更好?

浙工大简介

学校现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未覆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

现有教职工3055人,其中专任教师2211人,正高级职称教师4***人,副高级职称教师98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长江学者奖励***入选者3人、国家“万人***”入选者1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学校现有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牵头建设)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研究中心),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科学五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根据ESI2019年3月数据统计)

湘潭大学简介

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等4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专业排名全国前10%,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

学校拥有特种功能薄膜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型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化工过程模拟与强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新能源装备及储能材料与器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革命精神与文化***研究中心等2个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旅游局中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有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杂轨迹加工工艺及装备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88人(另有外聘教师946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75%;有留学经历的教师达25%,2018年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排名全国第80位。汇聚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万人***”人选(含领军人才、教学名师、青年拔尖人才)3人,长江学者(含特聘、讲座、青年学者)6人,国家杰青、优青基金获得者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数据2018年11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