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因为,大学和以往的高中不一样,大部分都是在学习专业课的知识点,而且课程的专业的性质比较强,涉及了很多理论以及概念性的知识点,对学生的思维运用与转化能力比较高。如果在大学确实听不懂专业课,建议在课后及时地查找相关资料,询问相关的老师。
本人网工专业,目前大三,看你所描述的,你们学校课程大纲规划的还不错,我是大一专业课就只有C语言和计算机网络导论,大二才学计算机网络(就是接个网线,模拟器上做个特变简单的小实验),现在大三就是开始直接在路由器,交换机上操作,然而老师上课只讲理论,不谈任何实操,就连网络拓扑图都让我们自己上网搜。说实话,一开始只是抱着实验混过去的态度,然而后来看混不过去了。没办法,每次实验前先在模拟器上实操好几遍,直到把网络拓扑图和命令记下来。然后现在由于疫情的原因,老师第一次网上上课,钉钉崩了,然后作业直接给了,设计一个满足1000人使用的网络,然后就没后续了。没办法,开始继续自己学习visio画拓扑,网络如何规划。
可能话有点多了,最后,我谈谈我的感受:大一的时候最多你应该只是学到计算机网络,我认为这个很重要,但大都是记忆性知识。而后我特别提醒你一下,网络实验都是以组为单位,记住一定要找好一点的组员,不然你会真的会感到很无助的感觉(拒绝白嫖党,实验一个人做,人家都在谈自己的大事,划实验的时候其他人比你都积极)。以后的路还很长,慢慢努力,不会就去百度,去B站。我老师说不会就百度,会百度也是一种艺术。虽然其他同学经常吐槽,但我认为这样自己搞的,更熟悉,更有成就感。
谢谢邀请!
1、大学专业及课程设置,不容易与社会经济需求快速对接,导致课程设计滞后,往往容易引起厌学/厌教 情绪。
2、与先进(口碑好、真实就业率高)大学相比,普通院校中 “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是极其不易的系统工程。懂技术的“师傅”可能入不了大学门槛,懂教学的“博士”可能欠缺一线经验。
3、近年来大学入学门槛降低,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基础不扎实,听不懂专业课。这实际上倒逼大学1-2年级的通识课 应 因地/人制宜,精心设计。
4、大学里的政治、英文、高数、体育等公共课,因为课时、学分、师资等因素,受重视程度不高。这些课程马虎应付的可能性高。
这种情况应该是较为普遍的,不过是可以改变的。一般来说,大学的基础课是和高中学科接轨得比较顺当的,要适应应该没有什么难度。至于有的专业课,可能繁难一点,可以进行拓宽阅读进行深入了解,对于实验性强的专业课可以多动手、多积累、多思考,与生活和生产相结合去理解。不必恐惧,甩掉包袱,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现状的。
有必要听。第一,课前预习,课上听懂的越来越多,遇到不懂的记下来,马上查词典(现在查词典又方便,下载了APP就可以了,我用的有道词典)。第二,课后复习,现在各种电子工具很方便,可以录音,课后仔细反复听。第三,课外拓展,没有课的时候,可以看些英文电影,做着英文配音等,培养语感,对专业课也有好处,我用的“英语流利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ristianjonbillett.com/post/4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