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信息 > 正文

大学变化,大学变化成长

  1. 朱熹,为什么要修改《大学》?
  2. 自己如何面对大学中的新变化?
  3. 目前我国大学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朱熹,为什么要修改《大学》?

朱熹把《大学》的章句的前后顺序重新进行了调整,形成了所谓的经一章,传十章。意思就是说,《大学》最开始的那一大段,才是《大学》的正式内容,也就是经的部分;剩下的都是对这一部分进行注解的传的部分。

之所以要调章句的顺序,主要就是为了与八条目在顺序上形成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为了实现这种对应关系,朱熹甚至还补充了一段内容,来添补原文中缺少的关于什么叫“格物”的解释。

经过这样的改动后,《大学》的结构变得更加严整,并且在时间上形成非常明确的先后次序。

大学变化,大学变化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在整体上,八条目被分为内圣和外王两个部分,内圣部分是针对个人修养的,也就是解决明明德的问题;外王部分,显然是之政治实践,是解决新民问题的。

这样,朱熹就等于通过《大学》,为他们提出的那种要内圣,后外王的思路,找到了证据,或者说创造了依据。因为《大学》就是这么规定的。要在内圣达到相当成就之后,才能其外王,这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否则就会失败。

作为内圣和外王之间的枢纽,就是修身,你既可以说修身是内圣的目标与结果,也可以说是外王的起点与基础。所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全天下人,都应当修身。

大学变化,大学变化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是一个数学一样非常严谨,非常优美的结构,向人们提供了三样东西:

一是理想与目标,具体的说就是平天下的结果,叫做“天下平”;

第二个是实现理想的途径与步骤;

大学变化,大学变化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个是实践理想的起点与抓手。所以,朱熹注释的《大学》实际上是给人们提供可以实现理想社会的执行方案,不仅让这件事变的更加具有可行性了,而且还将这种实践活动,直接落实到了每一个人的每时每刻的一言一行之上。

自己如何面对大学中的新变化?

面对大学中的新变化,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积极心态:将新变化视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并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变化,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挑战。

2. 适应新环境:努力适应新的大学环境,包括校园生活、课程安排、学术要求、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了解大学的规章制度和***,以便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

3. 建立支持系统: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学习小组,以便共同面对变化并互相支持。参加社团、俱乐部或学生组织等活动,扩展社交网络。

4. 管理时间:大学生活可能会更加繁忙,因此合理安排时间非常重要。制定日程表、设定优先级,并保持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以确保学业、社交和个人生活之间的平衡。

目前我国大学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对高校的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南移,南方自从南宋以来都高于北方。但就高校的办学水平而来,北方以北京为中心的高校,地处文化大省,办学水平和质量都是屈指可数,让许多高校难望其项背的。

但还是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必定会加大对当地高校的经济投入,使办学实力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也会反作用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

北方高校除了清华北大师大人大等等名校大咖难以超越,其他高校面临的竞争也是愈加重大。再南方,诸如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等,甚至香港方面的高校,都属于我国南方地区的高校。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对教育投入大。

总体而言,东部胜于西部,南方略优北方。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公平是大势所趋。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不会落下任何一个地区,大学的格局也会越来越均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