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信息 > 正文

山东大学院,山东大学院士有多少人

  1. 山东大学现状?
  2. 正宗山东大学排名?
  3. 有人说山东大学这两年有点掉队了,你怎么看?

山东大学现状?

山东大学中国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985学校之一,***显示学校现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在校生近7万人,已经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的办学格局。

在2023软科排行榜上,位居全国22位,实力非常雄厚。据网传信息山大第五轮学科评估获得19A类。山大的数学医学等学科都是非常有名的。

龙山校区如果建成,将成为山大最大的校区,相当于在现在的规模上差不多再扩大一倍,进一步拓展学子上985的机会。全面建成后,届时山大在校生规模将继续扩大,硕博生及科研人员增多后,综合实力会大幅增强,预期在各大排行榜上将会突飞猛进,冲击全国前10不是没有希望。

山东大学院,山东大学院士有多少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22年山大共录取本科新生10334人,其中从山东省录取了3617名新生,占比35%,对本地学子的照顾还算是可以。新校区建成后,如按照同等比例招收山东学子,对山东学子来说是个大福音。

正宗山东大学排名

以下为正宗山东大学排名

名次 学校名称 全国排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

山东大学院,山东大学院士有多少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山东大学 13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 中国海洋大学 41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85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山东大学院,山东大学院士有多少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说山东大学这两年有点掉队了,你怎么看?

作为一个山东人,山大曾经是我梦想中的大学,可惜自己的努力没有能支撑起去我的梦想。现在也时常关注山大的一些信息,一直希望山大能成为比肩北大清华的学术地位,可是山大的没落却是不争的事实。

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正式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的名单。山东大学虽然进入了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的名单,但山大这次只有数学和化学两个学科入选,传统优势学科如文史哲、生物材料等全面沦陷,位列一流高校A类中的末流,在被业内人士看重的“一流学科建设”数量的竞争中全面落败。建设学科数量超过10个的高校有12所,基本形成了国内高等教育的第一集团,可以说山大通过这次双一流评选已退出我国高校第一集团的行列。

上述名单一出,山大校友和学生在网上的反应是一片哗然。这还是原先那个百年校史、具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大学吗!但多年来文恬武嬉,精于政绩塑造而疏于真正的实力建设,在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上的逐步倒退大家有目共睹。曾经山大在全国有很高的影响力,但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这二三十年,山大不论是人才数量、学术还是名气一步步的走向没落。

山东作为人才大省,每年输出60多万本科生。可是因为山东没有几所重点大学,造成人才的外流。山东大学的本科教育水平很高,然而研究生博士生的科研领域绝对落后其他老牌高校,造成山大沦为其他高校输送大量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来源地!

分析原因,山大没落很多因素造成的,山东大学以前在青岛,自从搬迁至济南后就开始没落,一个大学的命运与一个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不论是从城市的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环境还是思想意识,济南都不是一个适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好地方。济南这个持续没落的末流二线城市,给山大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更高的难度

当国内其她的老牌院校不断引进人才,增加学术投入,不断申请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反观山东大学仅有的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有被摘牌的风险,特别是2015年教育部评审时被黄牌警告的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山大有着老牌院校的通病,改革滞后,近亲繁殖、内耗斗争,人才待遇低等,希望搬迁至青岛后,从山东大学生科院独立出来的微生物国重实验室可以放开手脚重塑辉煌。

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了建设高水平大学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山东要借鉴安徽中科大的大力支持,安徽对中科大有恩,科大回报给安徽的更多。不仅带来了一众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批的人才,孵化出了整个中部地区首屈一指的高科技产业——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一批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领先企业合肥把中科大看做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产,济南该醒醒了,山东该醒醒了。

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大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山大是否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我们拭目以待。

山东大学的没落,有着人文原因和社会的原因。

一,以山东为代表的北方群体意识,普遍带有政策的和意识形态的色彩,轻经济和文化生活。导致山东的教育体制“官”味浓,浮夸,***,喜欢搞些“高、大、上”的事,不务实。学问流于形式,成为一种分饰。从近年来山大交出的成绩可以看出,数量少,没有新意,有勉强凑门面的嫌疑。

山大在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的竞争中全面溃败。仅2个学科入围,安慰奖,排名39。2018年国家科技奖提名1446项,山大又是只入围3项。

二,作为山东大省教育界的老大,能在985、211里面晃荡,是成绩、是脸面吗?很值得自得?本来,山东还有几所实力均衡、相互竞争的院校,教育形势和学术氛围尚可。一下子兴起并校风,追求大、规模,你以为这是建工厂?几条小龙,合一块后,快成小虫了!搞教育,治学问,要的是不同和竞争,不需要大一统!而现在,又赶什么分校”风,圈地、捞利益,纯粹一利益主义、机会主义形象。

三,由于意识的保守,经济的止步,社会的有效可支配***受限,对山大的投入不足,无法维持人力资源和学术研究的需求。比如没有足够优惠的待遇留住人才,没有资金投入大的研究项目。只能发展一些投入少、边缘化的项目。

任何决策、决断都需要付出代价,需要魄力。山东大学,甚至山东的经济,不认真反思、重新寻找和定位发展的中心和重心,就只能在时代进步中落伍,被他人远远抛之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