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大多数都是公立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是私立的。其中公立学校有国家教育部直辖的,这部分学校受到国家补贴,这部分大学教学质量最好。另外一部分大学受地方补贴,这部分大学教学质量还行。余下的一些大学会由私人成立,相对教学质量最差学费也最贵。
是诞生于19世纪六十年代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瀚大学。
中国官办最早办的大学,则是北洋大学堂(1895年)无疑,之后是南洋公学(1896年)和京师大学堂(1898年)。在1895年之前圣约瀚大学则是中国唯一一所大学。
扩展资料:
诞生于西方中世纪的“大学”被引入、移植到中国的土地上,最早发生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第一次浪潮之中。
1571年,欧洲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在澳门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西式小学——圣保禄公学。
1594年,其升格为大学,并以圣保禄学院(俗称“三巴寺”)之名正式注册成立。
这不仅是中国的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所西式大学、教会大学,而且是整个远东地区创办最早的西式大学之一。
中国大学初名国民大学,1917年改名为中国大学,是孙中山等人为培养民主革命人才而创办。该校于1913年4月13日正式开学,1949年停办,历时36年。
孙中山先生为培养民主革命人才,于1912年仿日本早稻田大学在北京创办中国大学,宋教仁、黄兴为第一、二任校长,中山先生自任校董。
太学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建成于公元前124年,其性质是中央官学。起初,太学之中设立五经博士,置博士***五十名,教授儒家经典。另外设有祭酒、司业各一人,为正副长官,其属官有监丞、五经博士、六堂助教、学正、学录、典簿、典籍等学官。随着时代的发展,博士与***日益增多,到汉元帝时***有一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除规模扩大外,太学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开设了《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公羊传》《焚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因此,当时只要通晓一门儒家经典便可以到太学任教。
太学对于老师的要求是要通晓儒家经典,太学生的来源渠道则较为多样化。首先是“太常补送”,《汉书》有语:“太常***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太学里面的经师每一年都会在各地选取年满十八,品行端庄且学识过人的青年进入太学。其次是“郡国举荐”,即地方官举荐当地出色的学生入学。此外还有经考试选拔的,或因父辈在朝任职而得以入学的等。学生的年龄跨度很大,既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五六十岁的老人,可见在当时人们就意识到学习是与年龄无关的,只要有好学之心,***都可得到学习的机会。
3500亩。因为根据我国大学的建筑面积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所有大学平均占地面积可以达到3500亩以上,而清华大学甚至达到了2万亩以上。所以中国大学平均占地3500亩。
350亩左右,这就是那种普通大学占地面积了。不同的大学是不一样的,不止包括他们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学生人数等等,好的大学自然获得更多教育经费,各种各样的富豪捐款。
因此,学校修得好,占地面积大,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5262亩(校园5914亩),这类属于占地面积比较大的那种,而一般的,占地面积比较小,首都医科大学占地面积224.4万平方米左右,可想而知,那些一般的市中心大学占地面积比首都医科大学还要小一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ristianjonbillett.com/post/45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