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信息 > 正文

大学搬迁,大学搬迁 历史题目及答案

  1. 哪些著名大学是建国后异地搬迁建立的?
  2. 长春大学2024年前会搬新校区吗?
  3. 几年过去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从东营搬到青岛,这对东营有什么影响?

哪些著名大学是建国后异地搬迁建立的?

建国以后异地搬迁的高校其实有很多,但其中有几个的故事挺有意思的。

1、西安交通大学,建国以后,为了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上海交通大学决定西迁。整个交大大约有六成的教授学生落户西安,剩下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没走,没几年就纷纷独立建校了。

但是两所学校虽然同根同源,却有互相却不太对眼,因搬迁问题,西交大的老说上交大不爱国,上交大则怼西交大不爱校。

大学搬迁,大学搬迁 历史题目及答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的科研实力很强,学术声誉也很高,但受限于地理位置不佳,排名比清北总差一点。

中科大位于安徽合肥市,地理位置不算太差,但相比清北所在的北京还是不如的。其实中科大最早也是北京的高校,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学校决定将校区搬离大都市,专心做研究。

他们派了考察队去了江西和安徽,江西方面明确给了答复不愿意,学校就去了安徽安庆。但在安庆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条件太差不适合办学,没办法,学校又派人考察,最后才决定落户合肥。

大学搬迁,大学搬迁 历史题目及答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大现在在四川成都,但最开始还是从河北唐山迁过来的,迁来之后才改的名,之前的名字是唐山铁道学院,乃是赫赫有名的唐山交通大学的嫡系传人。但52年院校重组,学校也被拆的厉害,学校部分专业给了清华,天大,兰大等学校,但即便如此,唐山铁道学院依然是全国重点大学

等到了70年代,为了支援西南地区建设,学校决定搬到四川建校,从此正式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默默的说一句,四川的名校还是有很多的:川大,华西重庆还没分家的时候还有重大,西南政法

反而是河北,整个河北省没有一所211大学,唯一有211头衔的河北工业大学还身陷天津,只是名义上归河北***管理。若西南交大没有西去,河北省说不定就能避免如今的尴尬局面。

大学搬迁,大学搬迁 历史题目及答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创建于北京,1***0年迁至安徽合肥开始第二次创业

2.国防科技大学:1953年创建于黑龙江哈尔滨的***军事工程学院,1***0年南迁湖南长沙并改名长沙工学院,1***8年改为今名。

3.西安交通大学:1896年创建于上海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内迁陕西西安,1959年改为今名。

4.西北工业大学:1938年在陕西汉中组建的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迁至陕西咸阳,1950年更名西北工学院。1952年在江苏南京组建的华东航空学院,1956年内迁至陕西西安,更名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此二校合并组建西北工业大学,定址西安。

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无线电学校,先后经历多个办学时期,1958年迁址陕西西安,1966年更名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8年更为今名。

6.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曾先后改名唐山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1964年内迁四川成都,1***2年更为今名。

7.南京理工大学:1953年创建于黑龙江哈尔滨的***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1960年在湖北武汉成立***炮兵工程学院,1962年迁至江苏南京,1966年改名华东工程学院,1984年改名华东工学院,1993年改为今名。

8.江南大学:1952年组建的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东迁江苏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与另几所学校合并组建江南大学。

9.安徽大学:原安徽大学是1928年在安徽安庆创办的国立安徽大学;今安徽大学于1958年以合肥大学、原国立安徽大学部分科系为基础在安徽合肥建立。

10.暨南大学:1907年暨南学堂在江苏南京正式开学,1923年迁至上海,1949年停办,1958年在广东广州重建。

建国后,最著名的异地搬迁大学就是燕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

1958年,中国科技大学在北京成立,1969年,学校迁至安庆市,12月迁往合肥市。

据中国科技大学校史记载,学校南迁原定在河南南阳,后改为安徽安庆。

中国科大在局势好转后一直想迁回北京,毕竟它要依托中科院办学,但安徽方面极力挽留,给老师装暖气,开通合肥-北京铁路专线,方便老师北京探亲,最终中国科大没有回到北京。

1960年,[_a***_]重型机械学院在齐齐哈尔成立,1985年至19***年,学校整体南迁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秦皇岛市。

学校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迁至工业重镇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年独立办学,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年更名燕山大学。

据说,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当初必须要搬迁了,否则偏居一隅,招生困难,几乎一半教职工申请调转。

如果当初留在哈尔滨,或者还好一些。秦皇岛虽然是沿海城市,经济体量小,如果搬迁到大连青岛、烟台、唐山等地,燕大会发展的更好。

长春大学2024年前会搬新校区吗?

1. 不确定。
2. 因为目前没有官方宣布长春大学是否会搬新校区,也没有相关的消息或计划公布
3. 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校的发展也需要跟进,因此未来搬迁的可能性并不排除。

吉林省教育厅进行了官方回复。吉林省教育厅表示:学校原***于2023年9月进行搬迁工作,但因***疫情原因新校园建设工作受到影响,目前学校正积极推进此项工作。

中国吉林网了解到,长春大学于2016年与长春九台经济开发区举行签约仪式。时任校长潘福林与时任九台经济开发区主任刘海涛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长春大学新校区项目建设协议书》,项目总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

几年过去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从东营搬到青岛,这对东营有什么影响?

其实最主要的是让这个城市少了底蕴,少了吸引人才的筹码。

山东一共3所211,一所大学给一个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才,更有后续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经济,交通等各方面发展不说,单纯人口的增长就会让东营持续保持高速的增长势头,可是这些都不复存在了,近几年人口流失严重,少了大学,各方面发展也变得迟缓了

石油大学搬家,是个明知的选择,没有胜利油田就没有东营市,说白了东营市就是个***型城市,没有什么生命力,随着***的枯竭,这个城市也就衰败了,自始至终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及石油大学就是对立的,除了要钱不提供任何的方便 ,东营市各级***对油田和石油大学就知道吃拿卡要,不提供任何服务,胜利油田搬不走,否则也和石油大学一样,那样东营市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大学搬迁,对一个城市来说,不仅仅是大学生减少了,影响非常深远。

十几年前,山东科技大学从山东泰安搬迁到了青岛的黄岛区,近几年,中国石油大学也从东营搬迁到了青岛,一正一反,泰安和东营的城市吸引力下降,青岛提升。

一,直接消费水平

一个大学每年招生一万左右,在校生四万左右,加上家长,朋友的探视,每年直接消费不下十个亿。间接创造的消费可能几倍,甚至十几倍。

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搬迁之前东门门店2万一年抢不到,搬迁后一年5千没人租。

二,间接价值

不但消费,校办企业创造产值,山东周边煤矿行业的校企合作,价值难以估量。

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煤炭行业石***业的科技公司,设备公司,数量都很多,创造的价值非常庞大。

三,创新能力

一个城市能不能创业创新,很大程度要依托大学智库,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杭州,合肥,无一不是靠大学的智库力量领先或者崛起。

石油大学(华东)从东营搬到黄岛,对东营的影响实在是太太太太大了,而且是负面影响。

影响最大的是人才。石油大学可是国家211大学,能考进石油大学的人,那可是佼佼者。如果石油大学在东营,除去胜利油田,也会有一部分人留在东营,在黄岛,除去胜利油田,那就是0。

第二部分就是经济。光学生和教师,石油大学就是2万人口,石油大学一去黄岛,相当于少了2万人。再加上学校附近,以服务学校为主的人,至少再少3000人,所以石大一走,曾经热闹的106公交车,再也不拥挤了,曾经繁华的小北门,人流稀少。

可惜了,石大!有意思的是,东营人喊石大,青岛人喊石油大。不管怎样,怀念啊,我的石大青春!

影响其实不太大,虽然一座地级市能拥有一个211高校是一种荣耀。但一所石油大学在一个油田城市,给外界的影响就像是油田的子弟高校一样,会把学科跟石油工作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那么考虑到毕业后的工作,除了去油田以外并没有留在一所三线城市的价值。

这直接导致石油大学当时招生出现严峻的挑战,一所211高校竟然出现了学生招不满的情况,尤其在发达地区降分都招不够人,这样下去显然是要走下坡路的。学校本身当然要为自身发展考虑,所以搬去一座大城市,通过城市竞争力来提升学校竞争力就成为重要的选择。

石油大学决定迁址青岛之后,选择了国家级开发区黄岛区的海边,与大海一路之隔,而且校园建设也趋于现代化。这样一个位于发达城市依山傍海的现代化211高校,竞争力瞬间井喷式增长,不仅招生很容易,而且生源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并且很多毕业生毕业后选择留在青岛工作。

于是很多人会觉得,如果石油大学还在东营,这些学生会给东营带来多少消费和人才如何如何。但实际上如果石油大学还在东营,在校生数量恐怕也就只有现在的一半,学校竞争力会越来越小,而且人才留存率也会低很多。如果石大在东营能发展成现在的规模,当时也就不会走了。因此把青岛版的石大拿到东营作比较本身就是非横向的,自然也不能把青岛的获益当做东营的损失。

除了石油大学以外,一些偏远地区的老名牌也都纷纷走了出来,在发达城市建设一级校区,为的就是能更好的招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生源质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