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回答说感谢对我艺术创作的支持,我的画作只是欣赏给眼光高明的人,所以说彼此之间只要产生兴趣的爱好,就是引起共鸣的一种语言。当别人夸我画的画好看的时候,就应该主动的向对方表达内心的感谢,只有彼此双方做到真诚的沟通和了解,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稳定地发展下去,只有这样彼此之间才能为对方考虑一切。
1、谢谢你的鼓励,我画得还不是很成熟,和真正的画家相差还有很大的差距。
2、我现在也是刚刚学画画,在老师的指导下刚入门,有些地方画的很稚嫩,需要多练习。
3、你对我的赞赏就是对我的鼓励,以后将继续努力,还要多向你学习,你对色彩的感触里很强,令人佩服。
我觉得这话要辩正的看。
干事认真当然是好事,可方向对不对?方式方法讲不讲究?效果怎么样?这都导致最后能不能被认可。
会做事不如会做人,做事一阵子,做人一辈子!会做人不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一个人如果上不能正确理解领导意途,沿着正确的战略方向前进;下不能团结同事,发挥团队作战的效益。孤芳自赏、盲目自大,心比天高,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请问,干事再认真又能如何?不帮倒忙就不错了。
调整心态对自己才好。一杯装满水的杯子是无法再容纳什么的。虚怀若谷,海纳百川才是王道。
退一万步讲,你如果是一个认真干事但始终得不到认可,那种单位又留恋它干嘛?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今世界自媒体如此发达,没有怀才不遇,只有自己不努力!这个单位不认可你,这个世界总不会都不认可你吧?
不要总怪别人的错,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反省自我,调整心态,努力干事的人总会有出息。
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有限的“优秀”名额,都被主要领导常年占据,其他人根本没有机会。如果单位小,只有一个名额,肯定就是一把手的。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名额,才会考虑到其他的副职和中层管理人员,这时候,能力突出、人缘好的副职和中层管理干部、以前的非领导人员现在的职级人员,才会有机会享受应该有的奖励。公务员每一个“优秀”等次,可以在职级并行中抵半年任现职年限,不过在现行的职级并行制度中,已经意义不大,唯一比较现实的,除了能代表工作突出、会获得更多的提拔晋升机会外,就是每三个优秀等于一个三等功,可以获得现金奖励,因而竞争更为激烈,一把手更不会放过了。
在单位中,哪些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的人,得不到奖励,是非常常见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一把手的因素,和论资排辈的因素,还有就是只埋头干工作,不注意处理人际关系,虽然非常优秀,却在民主测评过程中不过关,还不如会来事不干事的人获得优秀的机会多。还有就是犯过小错误的人,虽然不至影响大局,但到了评优选先的时候,就会受到影响。
考核中,如果主观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优秀很难体现其真正的意义。曾经有一个领导,明明因其他原因,受到了党纪处分,在影响期内,当年是不可能评优选先的,但到了年底考核的时候,他依然不放弃这个机会,硬性把自己报了上去,结果被纪委否决,白白浪费了当年的唯一一个优秀名额。还有某地某中学,校长不称职,教学成绩差,家长学生都不满意,教育主管部门和组织部门都提议更换,但主要领导以该校长连年优秀为由,继续留任,一把手的优秀大家都知道是怎么来的,这纯粹就是强词夺理,偏偏还奈何不得。
我就是啊!
我是个干事非常认真的人,任何活交到我手里,我都会很细致认真的完成,领导的很多工作也是经常找我帮着做……但我十年没有被表彰过。
今年的表彰再次与我无缘后,我认真地总结了一下,认为以下四点是重要原因:
我们单位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谁这年晋升职称,优秀表彰就给谁,说起来还是挺人性化的,只要你足够努力,到了有资格申报晋升的职称,你就有机会被表彰了。
这样看来也算公平,因为有资格申报职称的员工,各方面应该都是非常努力的,优秀给他们,其他的员工一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晋升,也就有机会争取被表彰,相当于单位的员工轮流被表彰。
人和人之间会有很大差异,有些人数十年如一日的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从不出声;而有些人,稍微做点事,就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尤其是先让领导知道。
比如,我就是那个默默奉献的人,而另一个同事,每次开会,或有领导在场的聚餐或其他场合时,她就会把她做的事大肆渲染一番,说的自己很劳苦功高,别人不愿干、不想干或干不了的活,都是她干的,她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干成了什么活等。
单位老黄就是这种类型。人非常老实,干事认真,对领导交代的事情都能执行到位,从不打马虎眼,可因为不言辞,属于妻管严,从不参加单位和同事组织的各类私下活动,以至于在单位像个”***”,经常被忽略或忽视,年底评先评优几乎没有他的份。似乎他也不在乎,像个没事的人一样,有事的时候认真干,没事的时候就自己玩自己的,乐得轻松。
为什么有的人干事认真却不讨好,从他身上,可以看出很多问题。
一、这类人普遍是老实人。执行领导指示没问题,但性格懦弱,不会争取,不敢争论,多数没有立场和原则。为什么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原因即在此。
二、这类人普遍不善于交际。言语不多,没有朋友圈和交际圈,受了委屈只能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不会其他人去帮他出头。
三、这类人普遍多为”中老年”群体。年轻人受委屈,依据现在人的性格,多半会有回应,不至于被人往死里捏。而到中年之后,很多事看开了,不在乎了,加上本身性格又不强势,有些东西丢了就丢了,不会再刻意去争取。某种程度来说,这可能也是大智若愚的表现。很多老实人看起来老实,其实心里明白得很,只是他没表示罢了。你不能认为他不懂。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ristianjonbillett.com/post/48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