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根据原始成绩,划定五个等级,由高到低位次分别为A、B、C、D、E。原则上每个学科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5%、D、E等级共20%;A、B、C、D等级为合格,E等级为不合格且比例不超过5%。
全国各地划分的等级标准不一样,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呈现,打破了只用百分制评价学生、评价教育质量的做法,淡化了分分计较,学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一些新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得分为满分的90%(含)以上为A等,90%以下至80%(含)之间为B等,80% 以下至70%(含)之间为C等,70%以下至60%(含)之间为D等,不足60% 为E等。
全国各地划分的等级标准不一样,请参照各地政策。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呈现,打破了只用百分制评价学生、评价教育质量的做法,淡化了分分计较,学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一些新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用等级表达成绩更公平:与分数制的呈现方式相比,等级制呈现方式,能克服片面追求分数,带来的负面影响,***用等级表达成绩,可使录取更加公平。
在教育测验中,无论分数、还是等级,都是有序的符号,等级是粗略的分数,分数是细分的等级。研究表明,***用等级成绩,更有利于减少,考试本身的误差,更符合考生的实际水平。
至少可以认为,分数误差未必小于等级误差。因为我们很难相信,99分就一定比98分优秀;一分之差,并不能真正说明,学生的实际能力、素质上的差距。
1.中国学校教育大体上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其中,中学又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就是初中,高级中学就是人们说的高中。
2.小学、初中在各地叫法不同,在中国大陆叫小学、初中,在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日本,韩国,朝鲜通常被称为国小及国中。
3.初中生毕业后参加升高中的考试叫做中考。初中时,将小学的《科学》(部分地区为《自然》)、《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分设为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应当到当地中学就读。中考是按照学生在考前报志愿,考后通过分数来被学校投档。填报志愿,大部分地区主要分为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等,可以报考普通公立高中、民办高中、职业学校、技校等。在初中学业快结束时,若感觉自己离高中录取存在较大差距,也可以选择申请复读。
4.比初级中学更高的学校叫高中。高中生参加升大学的考试叫做高考。高考时遵从平行志愿,在考后按照分数进行填报志愿。填报范围为全国的高校。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ristianjonbillett.com/post/48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