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国际交流合作是活校之方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
四川农业大学一直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治学理念,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个性化发展。近几年,学生申请转专业的成功比例基本保持在80%左右,这个比例在全国高校来说,应该算是非常高的。
三纲领八条目是指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
《大学》所提出的“三纲领”和“八条目”具有强烈的***性和人文色彩,它着眼于个人道 德和社会 道德的完善,反映了儒家传统文化的突出特色;另外三纲领和八条目都有极强的系统性和逻 辑性及可行性,它们对汉以后的官学和私学皆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制定 教育目的、指导学生修身、治学的指南。
我们翻开《大学》的内容,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短短几个字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部分,也就是“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接下来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也叫做“八条目”。儒家所谓的“三纲八目”指的就是这些。
朱熹认为,这些内容是由孔子讲述,曾子记录的,后边对“三纲八目”解释的文字则是由曾子讲述,曾子的***记录,朱熹这样讲其实并没有任何根据,只是自我意识的遐想而已。另外有趣的一点是“三纲八目”中唯独没有“格物”和“致知”的解释,既然没有那么朱熹就只好自己补充完成,让《大学》和“三纲八目”从内容到结构,看上去都完美无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ristianjonbillett.com/post/48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