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专业 > 正文

上大学的专业,上大学的专业有哪些

  1. 大学的专业真的重要吗,毕业一定要从事相关职业吗,有点迷茫?
  2. 主修和选修是什么回事?大学不是只能学一个专业的吗?
  3. 如果我想当官儿,应该报考大学的哪个专业?

大学专业真的重要吗,毕业一定要从事相关职业吗,有点迷茫?

跟大学专业相比 清楚个人职业规划更重要!当然不用从事本专业工作啦,不过你得确保自己能力从事想要的工作

个人看法:当你不清楚毕业后想干嘛,就学好本专业,别毕业了又没有个人特长能力,又没有掌握专业知识,白白虚度大学时光

看你的问题,应该和我一样是个大学生了。而且也跟我一样不是很喜欢自己的专业。

上大学的专业,上大学的专业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确实,我后悔选这个专业了。

但其实,从一年级到高三,读了十二年书,那时我依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适合什么,只顾着考试分数能高,只顾着六科习题全都会做。

所以,当高考完后填志愿时,我非常迷茫。父母想我当医生老师,而我又恰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知道医生和老师对比起来,我更喜欢医生一些,所以按分数报了中医药大学(其实学校填的也不是很好,当初对很多大学的了解都不够,只能怪自己没做好准备,没了解全面),最后因为分数不够去了药学………

上大学的专业,上大学的专业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时志愿结果出来的时候,我心里一度十分愤恨。读了十二年书,只知提高成绩,却不知提高成绩之后那重要的路该往哪走,我觉得自己走错了,当时就有一种十二年书都白读了的感觉。

专业肯定很重要,至少未来4年的大好年华都将与它朝夕相处,天天面对一个自己不喜的专业,还不能挂科,是很痛苦的。

但是毕业一定要从事相关职业吗?从未有人规定过,这显然是不一定的。

上大学的专业,上大学的专业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现在也很迷茫,因为我也不喜欢我的药学。

可是,我现在准备怎么办呢?

①更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我对药学的了解还是有点片面和局限,如果有同样情况的话,可以考虑这个建议,因为最好的办法就能够喜欢上自己的专业,如果可以做到,那真是万事大吉了。

大学专业真的很重要,但未来从不从事相关专业真的不一定。

从我身边同学的经历来看,有70%的同学还在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另外30%同学都已经转行,而且转行的趋势呈现上升的趋势。

有的同学转行从事教育工作,比如辅导老师;有的搞行政,考公务员,考军队文职等;有的做生意,创业

尽量还是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工作或者工作都不满意,转行从事些别的工作也很正常。

如果你选择了一个适合你自己发展的专业,也许对你真的很重要,这专业很有可能会陪你度过余生!如果专业和你有缘无分,大学毕业,很多大学生都是跨行跨业!希望你还是尽量在大学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并加以学习,毕业后很有用!

我是与尔,一名生涯规划师。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教育的功能决定了教育第一位是培养人才,向社会国家输送人才。而大学的专业就是对应社会领域所需设立的,虽然时代发展过快,很多专业教育开始出现滞后,但不能否认大学专业的重要性。

职业的选择和发展,是一辈子的事。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会经过三个阶段:生存期、发展期、自我实现期。每个阶段都有当下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职业选择是否专业对口,这是近些年来一直比较争议的话题。但我们先从职业与个人的互动匹配关系去分析,我们是能够做出取舍的。

职业与我们个人是一个价值交换场。简单地说,你用你的能力来满足职业的需求,职业给予你相应的回馈(既有物质回馈,也有精神回馈)。而想要在职场顺利发展,一般情况下需要你足够热爱它(产生职业兴趣),并且它(职业)产生的价值与你的人生观、价值观相吻合。

所以,对口不对口,可能就不是那么重要了。不能否认,不对口会让你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基础知识,但“心之所愿,即是享受。”

下面我们再深入剖析一番。

因为问题描述过于简单,从问题本身大概能够猜出你目前所处阶段:一是高三的高报困惑,因为想得长远,所以陷入了纠结。二是即将毕业或已毕业的大学求职生。

所以我们要厘清下面问题:

1.大学专业的选择,是自己通过全面分析,结合个人兴趣选择的,还是由父母或身边人建议,亦或是分数限制被迫选择的。

2.对于职业选择,除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外,你的备选职业都有什么?你足够了解那些从业者的现实情况吗?你愿意用至少五年、十年的时间,去在这个职业上干出成绩吗?

主修和选修是什么回事?大学不是只能学一个专业的吗?

主修和辅修,必修和选修,一般来说主修辅修指的是专业,必修和选修指的是课程。大学里边并不是只能学一个专业,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选择辅修双学位,也就是说进入大学时所选的专业是主修专业,在大二时部分专业会招收第二学位,本专业成绩优异满足第二学位报名条件的同学就可以选择辅修第二专业,在常规的学制时间内(一般是四年)学完两个专业课程获得两个专业的学位证书,部分专业所招收的第二学位要求本科毕业后才可以报名,这种学制一般只有两年,相当于分别学习了两个不同专业。

如果我想当官儿,应该报考大学的哪个专业?

想当官,也就是说将来想从政,进入领导或管理层。

最适合从政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

为什么?

我们看思想政治教育所开设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党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艺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括,政治学,逻辑学,法学概论,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管理学,社交礼仪等等。

再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既能在学校、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工作,又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以本专业为基础 的宣传、组织、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上述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是不是为做行政工作量身定做的课程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又叫政教专业,有人说是“干部”专业。

在我国,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所以,要想做领导干部,必须懂政治。要想懂政治,就必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我发微头条时曾说过这个问题,如果目标是做公务员,那么选专业的时候选“公考四虎”,或者气象学、小语种、关务类专业。

“公考四虎”一般是指法学类、文秘类、计算机类和财会类,不过因为国税、地税的合并,财会类在省考中的招录人数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公共管理类、经济学类在省考中的招录人数有所提高。

在各级各类的公务员招录中,法学类是招录人数最多的,虽然因为报考人数多的原因,造成竞争比例并不小。但法学类如果通过法律资格考试,那几乎就是预备上岸了

文秘类是仅次于法学类的第二大户。文秘类中最主要的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虽说是个万金油专业,但事实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如果不进体制内,基本上没什么用。同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女生居多,而女生的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通常较强,也造成了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招录较多,但竞争压力并不小。

文秘类和法学类相对于其他专业,招录人数和岗位比较多,虽然竞争对手和水平都比较高,但这两类,特别是文秘类还有个最大的优势。

这两类招录岗位比较多的专业,每年都会出现有些岗位竞争极其激烈,有些岗位却无人问津的情况,这在其他专业的岗位上很少出现。

这种情况就给捡漏者了机会,这也算法学类和文秘类专业的一个优势了吧。

其他专业可能也会有这种机会,但比着法学类和文秘类就太少太少了!

这种专业在省考的时候几乎只能挤三不限的岗位,但在国考时几乎是“定向招生”。

气象学类专业是各级气象局必招的专业,虽然气象局属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但也算是广义上的“官”了。

貌似没有专门培养当官的专业。虽然有行政管理等类似的专业,但这类专业也不是以培养公务员为目的。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公务员队伍中各种各样专业毕业的都有,有理工科的,也有文史的。当官需要的是综合性的管理才能,这些东西既源自有天赋的一部分,更有源自自我不断锻炼提高的部分。所以学什么专业不是重点,提升能力,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做起才是关键。

想当官、有理想是好事,但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可能有人要喷我了:当官不易,什么易?确实,做什么都不容易。不过我要说的是,当官比当普通老百姓更不易。做一名专业[_a***_]人员、科教文卫等行业的从业者,相对比较单纯。但当官所承载的东西要复杂得多。

就从成为一名官员的过程看,第一关是要先考上公务员,这本身是一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过程。然后,要从一名科员开始一级一级晋升,即便最顺利的情况下,每一级都要好几年。对于相当一部分公务员来说,可能一辈子都是科员。好在能人也多,终究是有那么多人能够在一次次竞争中脱颖而出,或许你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搞清楚想当官的动机很重要,也就是说要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当官。动机决定发展方向,如果是出自对权力的崇拜、对地位的追求、对金钱的欲望等而当官,不仅不会成为一个好官,反而会在人生的路途迷失自我,走向堕落甚至毁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