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上百所。
在中国高校不断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书院制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书院制改革借鉴了西方住宿学院的管理模式,同时融入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制度元素,书院与学院二者紧密协作成为大学人才培养共同体。与此同时,书院运行中导师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书院与学院如何合理分工合作,书院管理成本如何有效控制等成为高校书院管理新课题。
华东师范大学是国内较早探索书院制的高校之一。2007年9月学校创建首个书院——孟宪承书院(以下简称“孟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立足学生共享空间等师生互动区域,探索社区制、导师制,与专业院系协同合作,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在导师队伍建设、书院与学院的工作协同、书院自身内部治理等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
清华新设立五个书院作为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单位,分别为致理书院、未央书院、探微书院、行健书院和日新书院。
作为招生培养一体化方案,清华大学围绕“为国选材、厚植强基、拔尖领军、创新未来”的强基人才选拔培养理念落实强基***,致力于打通评价、选拔、培养和后续发展等多个关键环节,面向未来、加强衔接、形成合力,为国家基础学科的长期发展及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的重点突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优点:将大学生融入社会,一个书院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社区。进入书院制的3个二级学院平常上课跟原来没有什么区别,区别仅仅是住宿这一块。
书院制的宿舍中基本没有本专业的同学,尽量将不同专业书院这种小而紧密的群体有利于维持师生和同学间亲密 的关系,促进沟通,并培养归属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ristianjonbillett.com/post/49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