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学里德育分就是你参加讲座,其他文体活动会给学生的一个分数。大一刚来的可能不知道。这个德育分并不是学分。
主要作用是在期末评奖评优的时候,将德育分和学习成绩进行折合,排名后给奖学金。
获得。
一场讲座1分,或0.5.某某老师会提前讲,这个来讲座的老师很牛,来听听这个主题能学到很多东西。座位有限,先到先得。这主要是给大一学生的。如果这个讲座很牛,又怕坐不满就会安排某几个专业全员参加。
还有班歌大赛,迎新晚会,5分。跑龙套就是2分。运动会方队10-15分。运动会表演节目10以上。运动员分数和排名挂钩。
还有各种社团出活动,训练都有分数。四方校区分数最多的是足球,长跑,篮球。其他的一学期大概十分。也有不被重视的就没有。
还有参加竞赛,比如建模,物理,英语竞赛。还有的有经费支持。有了好名次德育分随便拿。
我们专业第一,大一有一个学生会,后来也退了,还有一个社团。大二都忙于学习的时候,她还在参加一些活动挣德育分,为了一等奖学金。上了大二,除了学习好的,都不愿意去拿德育分了。都拿不到奖学金也就不整这糟心玩意了。
你要知道德育分制度本身就是有漏洞的,品德和受教育水平怎么会和活动挂钩,德育分高的往往是功利心重的学生,他们在乎评优评先,但大学应该是讨论学术的地方,有些大学官僚之风实在太重,最主要的是你提升学习水平,有机会到高水平的学风自由的大学中去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大学的思想 。
利用德育分去操纵大学生的行为,就好比教育大学生你的品德由分数衡量。
现在很多奖学金类的评奖评优里都对德育分有要求,为了拿到这类奖优,不得不去参加一些不愿参加的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德育分。在我看来,奖学金的评定中完全可以把德育一栏去掉。因为奖学金可以分两种-学术型和补助型。学术型奖励学习优秀者,可以按平时考分去看,或者按照教授的意思。补助型用来帮助家庭困难者,可以按照家庭情况给予。或许还可以加一个“道德型”,但是绝对不是奖励给经常去听无聊的讲座,被强迫着参加各种学校学院开的会议和活动的人,而是应该给那些长期参与公益事业并作出巨大贡献的人,这才是真正的道德,并且不可能用分数和参与度去简单衡量。
是一年清算一次,有一个综合测评跟奖学金挂钩,主要是智育、德育和体育。
(1)政治态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时事,自觉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
(2)思想品德:忠诚老实、作风正派、艰苦朴素、任劳任怨,积极上进、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同学中影响较好;
(3)集体观念:组织观念强、有集体荣誉感,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努力做好所担任的社会工作;
(4)学习态度: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热爱本专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学习勤奋刻苦,进步显著;
(5)遵守纪律:法制观念强,遵守国家法纪,维护社会秩序,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ristianjonbillett.com/post/50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