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可以有好多个专业,这样才能招收到各种类型的优质学生。
截至2019年我国大学共有13个学科,61个大学专业类,506个大学专业。
13学科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全国共开设506种本科专业。
大学可以修两个专业,可以设置一门学科主修,一门辅修。 大学修两个专业有一定的要求:
2、学生需要是本科及以上的学历才可以学习。 辅修,是指确有学习余力的学生于在校期间修读同层次其他专业课程。达到专业要求的,学校可为其颁发辅修专业证书。辅修专业证书与普通本科学历证书配合使用,作为一种学历证明,一般不单独作为学历证书使用。
一般可以选择修两门专业,只要分数绩点够了,就能够拿到双学士学位证书,不过很累就是了,课业也很多很重。至于同时修三学位的,我还没遇见过,可能已经猝死在图书馆了吧。
1、国内大学本科学习期间,通常最多可以选两个专业,一为主修专业(高考录取时那个),另一为辅修专业(通常在大二时,选择学校开设的辅修专业之一,经过一定的选拔测试后开始修学,毕业前修完规定学分并经论文答辩后,可获学士学位),加上主修专业学位,此即所谓双学位。
2、关于选修。大学选修课可以概括为两类: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一般要求的学分不高,在10个学分左右,部分学校有限制其中要含有几个学分的人文类和科技类课程。 专业选修课一般只有本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大多为专业课程,总学分要求在20分以上,是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 选修课的学分要求一般是毕业的硬性指标,在修满学分后才有毕业资格。部分学校的学费与所选选修课的学分数相关。
一般可以可以填报四个院校。
或许大家一直把目光过多的聚焦在了高考能报多少个志愿上,这其实是偏离了正轨,如果没有被录取,填再多的志愿又有什么用呢?如果第一个志愿就被录取了,其他填报的志愿岂不又是多余了?
因此,大家要把关键的几个志愿填好,为什么如此说?高考志愿填报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志愿,如果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其他志愿很可能录取的机会就小很多,因为学校是按照第一志愿先投档录取,没有了再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
高考志愿虽然可以填报好多个,但第一个一定不要超过自己的分数太多,最好是接近的,这样录取的概率会大一些。否则可能会滑到下一批次录取,那岂不是更亏了。
对于大部地区来说,高考志愿可以选4至6个学校,然后每一所学校都可以选择6个专业填报,同时还可以选择服从调剂。这样计算下来的话,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个院校专业可选,如果报的不高的话,有很大可能被录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ristianjonbillett.com/post/7207.html